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二十八章 五谷难丰,尸体喘气 (第1/2页)
此刻的洛阳城中早就已经戒严。 虽然天气渐晴,路上却找不到一个行人。 靠近城门口,地价极为便宜的某座宅子里。 一位即使粗布荆钗却依旧风韵不减的妇人,攥着手帕在正屋里来回走动,不时看向屋外。 “都到这个时候了,伯安怎么还没有回来啊?可急死我了。” 旁边今日没有上值的朱风宪,倒是不疾不徐,坐在官帽椅上白了自己的妻子一眼。 “急什么?先生已经知会过我,伯安早就被救出来了。 现在全城戒严,无论是昨夜还是今晨,伯安就算是顺利回城也根本进不了城门。 这个时候,说不定城外比被无数眼睛盯着的城中还要安全。” “嗯?外面好像有动静?” 朱风宪听到院门之外忽然传来一阵不太清晰的歌谣,猛地站起身来,疾走几步来到门边向着外面看去。 透过门缝却只看到一個不过八九岁的总角小儿,正从自家门前飞速跑过,一路又蹦又跳,嘴里还在唱着一首童谣。 于是,他想也没想便推开院门,对那孩子叫道: “孩子,外面危险!快回家,别乱跑!” 但开门之后,也让他完全听清楚了那小儿嘴里唱的是什么,顿时脸色大变。 “冲风冒雨去还归,役役劳身似燕儿;衔得泥来成垒后,到头垒坏复成泥!” 作为正儿八经的读书人,朱风宪瞬间就听出了这唱的童谣,实则是一支求卦时的下下签! 燕子衔泥筑巢,巢穴又重新化作泥土,比喻:白忙一场,徒劳无功。 暗指何事? 今日整个大炎最紧要的事情,自然非眼前正在进行的【社稷之术·五谷丰登】莫属! 这个时候唱这种童谣,就好像旁人喜气洋洋地过八十大寿,他却专门跑进去“送钟”一样。 晦气,大大的晦气! “那小孩,是谁教你唱的这首歌谣?” 然而,那孩子却理也不理,飞一般地跑掉了。 随即。 朱风宪便发现那首童谣,正在他的脑袋里反复回放,好像黄钟大吕震动心神。 直到一路冲出了他的嘴巴,让他也情不自禁地唱出声来: “冲风冒雨去还归...” 当以城门为起点,全城东西南北都情不自禁唱起这首童谣来的时候。 洛阳城上空的那道金色光柱也随之猛地一抖。 不,不仅仅是洛阳城,而是大炎王朝境内所有的龙气光柱全都渐渐开始颤抖。 只是有先有后。 好像整体后劲不足,根本难以完成“以人心代天心”这种改易天地的伟力,马上就要被重新打回原形。 简直一语成谶。 正是衔得泥来成垒后,到头垒坏复成泥! 就连洛阳上空的阴云也开始重新汇聚,阴雨复归。 站在山头上的王远,将这一切都尽收眼底。 虽然他对这次【社稷之术】可能不会顺利,早有心理准备。 但在一时之间,竟也有些难以判断,这首童瑶到底是一个精准的预言,还是一个恐怖的...诅咒? “法主,并非只有仙娘出身的教门才知道【唱谣小儿】。 实则历朝历代的朝廷都有对这个【诡异】的各种记载,却严厉禁绝传播扩散。 只因每逢乱世,这些【唱谣小儿】都会出现,然后造成一场大乱...” 旁边桃仙娘已经以最快的速度,为王远解释了这【诡异】的来龙去脉。 【唱谣小儿】从不会直接杀人,但是多年以来因它们而死的人,又何止亿万? 因为它们唱的童谣所涉及知识之事,小到一人一家,大到一城一国,无一例外都会变成现实! 谁也无法确定它唱的到底是一个预言,还是一个诅咒。 更重要的是这【诡异】根本无解,也不存在任何【戒律禁忌】,能用来阻止大事的发生。 据说史料中最早的记录来自大周。 “月将升,日将浸,檿弧箕服,实亡周国。” 当初在听到民间传播的童谣之后,周王大恐。 随即下令,在全国范围内捕杀贩卖箕和弧的百姓,而其中的箕指的是用竹草编的各种竹筐和草袋子,而弧指的则是弓箭。 然而,最后贩卖箕的后代终于还是亡了大周王朝,这便是幽王和宠姬褒姒的故事。 大汉末年也有一支童谣:“燕燕尾涎涎,张公子,时相见。木门仓琅根,燕飞来,啄皇孙,皇孙死,燕啄矢。” 说的便是那位掌中可舞的飞燕皇后谋害了众多皇子,造成国家剧烈动荡。 就连本朝大炎太宗文皇帝,从侄儿手中抢来皇位之前,坊间也同样流传着一首童谣: “莫逐燕,逐燕日高飞,高飞上帝畿。” 其他各种童谣更是或多或少每个朝代都有。 “谐不谐,在赤眉。得不得,在冀州。” “唐中弱,有女武代王。” “....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