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隋主沉浮_第322章:乱拳打死老师傅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322章:乱拳打死老师傅 (第4/5页)

小,没有多大意义,甚至觉得结果出来以后,兵部就可以公布名次,皇帝根本没有过目的必要。而宇文述,正是轻视了武举的深远影响,没有意识到武举在杨广心目中的地位,他才敢这么大胆的操纵。

   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宇文述知道官场的潜规则十分严重,大家对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心知肚明的。但却没有人会说什么,一是很难拿到确凿的证据,受益人绝对不会出来作证;二是没有实证的情况下,不仅告不倒操纵者,反而被反咬一口,得罪了操纵者和一大帮受益者,最终只会自取其辱。而武举,就是很难拿到实证的一项盛会。

    然而杨集不但拿到了实证,并且摆到台面上说,这令宇文述心乱如麻,他知道别人顶多是子弟被踢出武举,而自己却是罪责难逃。

    他此时已经陷入了杨集的节奏,顺着杨集的节奏急思对策,完全没有意识到经过杨集这么一操作,杨广已经把“三百四十六内定名额”的罪责一概算到了他的头上。

    “卫王!”杨广不再理会宇文述了,直接向杨集问道:“你和这些武士接触较多,他们对武举印象如何?”

    杨集说道:“之前,他们认为朝廷实在是太黑暗了,他们满怀报国之志,听说朝廷举办唯才是举的武举,便信心十足、兴高采烈的前来报名,一些贫困的武士为了凑齐路费,甚至不惜变卖家财,可是千里迢迢到了京城之后,却遭遇了不公和愚弄,致使他们的满怀希望变成了绝望,纷纷觉得大隋王朝是一个官官相护、金钱开路、权势为王的黑暗世道,说是怨声载道也不为过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呢?”杨广也认同杨集这种说法,凡是有血性的人,都受不了这种愚弄,更何况武士们远道而来,损失的可不仅是时间和精力,还有实实在在的钱财,能不怨声载道才怪?

    如今武举已经照常运作,他现在担心的是,他和朝廷在数万武士心中的形象,是否因此受损。

    “启禀圣人,自从重新拟定章程以后,武士们皆认同这种选拔标准,也安心考试了。朝廷接下来只要严惩舞弊者,他们不但知道圣人是公平的,也能亲自体会到朝廷严惩不法、反贪反腐的力度,而舞弊者,实则是一小撮人背着圣人和诸公所为。”杨集见杨广微微颔首,继续朗声道:“而通过此事,我们也能看出百姓对朝廷和地方官府其实是十分宽容的,朝廷和地方官府做事之时,犯错和失误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朝廷和官府错而不改、明知有错却不作为。”

    “卫王所言极是!”杨广点了点头,不再说话了。

    然而杨广这份‘不作为’,却让宇文述胆战心惊、微微发抖,他现在不怕惩罚,而是不罚,如今杨广没有明确处罚他,显然是打算在一切都结束以后,再跟他算总账。如果杨集还有什么证据,并且一一拿出来说,必将叠加成天大的大罪。

    过了半晌,杨广见张衡在看着自己,索性决定亲审此案,开始由旁观者变成主导者,他向杨集问道:“为何今日才将证据出示?是因为和宇文智及吗?”

    杨集连忙说道:“这倒不是,而是时间上来不及了,原打算武举结束以后,再上报朝廷的,只不过臣和宇文智及的案子跟武举息息相关,所以一并拿出来了。”

    他又取出了一叠纸张,交给了旁边的张衡,然后向杨广拱手道:“圣人,这是微臣从宇文智及手中夺走的重要罪证,这些罪证是宇文述蓄势谋反的第二大罪证。而宇文智及为了将之夺回,这才暴起伤人、剑劈微臣。”

    满朝文武听了此言,尽皆恍然。无数双眼睛看向了杨集,包括杨广也隐隐猜到了宇文智及剑劈亲王,实乃是为了救父,而导致宇文智及敢向亲王出剑的罪证,又岂是简单之物?

    杨广接过张衡上呈来的名单翻看了一下,发现是十多份向宇文家效忠的效忠书,他不解的向杨集问道:“卫王,这些写效忠书的人,又是什么来路?”

    “圣人,在武举乙榜刚刚结束的箭术比试中,有十多名不是内定的考生考了满分。宇文述听说这些人的消息以后,便让宇文智及将这些优秀武士招揽为己用,而秦琼、单雄信、黄君汉便是因为不愿意成为宇文述的家奴、死士,这才受到了宇文智及的威胁。圣人手中的效忠书,是那些害怕被宇文述灭族,迫不得已向宇文述写效忠书的优秀武士。”杨集停顿了一下,朗声说道:“武举是圣人选拔禁卫之盛事,而宇文述一方面拼命的往里面安插人手,另一方面又将其他优秀武士一网打尽,若他诡计得逞,那么四百个名额皆是他的人。他如此苦心孤诣的往禁军安插人手,不是为了造反、不是为了对圣人来一个斩首行动又是什么?”

    宇文述怒喝道:“杨集,你简直是一派胡言!”

    杨集没有理会宇文述,而是将盒子里的罪证尽数取出,堆在一起足有一尺多高,他捧着到了丹陛之下,呈给下面的宦官,然后向杨广道: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