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年1981_327 跟大表哥最亲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327 跟大表哥最亲 (第2/2页)



    你看你姐姐离婚,咱们全家人都担心你姐姐,觉得她离了婚就没活路了。

    可是咱们还不知道的,大仓就拉着你姐姐出去走了一圈儿。

    那不就是叫你姐姐散心嘛。

    别说还真管用,我都觉得你姐姐就是不寻了无常,也得拖拉得没个人样儿了。

    谁能想到回来一看,比原先还白了胖了。

    这都是多亏了大仓救了你姐姐一条命啊!”

    没错,大儿媳其实也是这样认为的。

    包括后来大表哥给姐姐娘仨在县城找地方住,他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不让姐姐面对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吗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大儿媳也懂得传统的忌讳,如果嫁出去的闺女又回到娘家,会对娘家人,尤其是娘家兄弟带来霉运。

    现在姐姐在县城站住脚,做了那么大买卖,不全是大表哥帮忙吗!

    想到这里,大儿媳觉得人要感恩,而且婆婆说得对,要急的亲戚之间,那是必须要互相帮助的。

    于是大儿媳把家里能拿出来的钱,全拿出来。

    买来了许多的日常用品,把一间屋都放满了。

    大舅魏春安家里当然也是满满的日常用品。

    甚至连几个叔伯舅家,因为平常跟大仓娘走得好,现在见大外甥有难,也是竭尽所能买了不少货物。

    但是作为亲舅的二舅魏春平,却是一直没有露面。

    大仓忍不住了,对姥姥说道:“姥姥,您能不能去跟俺二舅说一声啊?”

    姥姥看了一眼姥爷。

    其实是征求老头子的意见。

    并不是姥姥不想替大仓出面,而是因为有了上次大仓娘来借钱的前车之鉴。

    那次大仓娘因为盖房子来找大哥借钱,其实根本就没对弟弟抱有什么希望。

    因为春平已经跟大姐几乎不上门的关系,怎么可能还会借钱。

    但是老母亲心疼女儿,偷着去找二儿子,希望他能出点钱帮帮姐姐。

    没想到老二家不但不借钱,还来把大姐骂了一通。

    大仓娘实在是太无辜了。

    她打心眼里就没想跟弟弟借钱,反而挨了夹七杂八无比刻薄的一通骂。

    所以这一次大仓遇到困难,姥姥肯定不会自作主张再去找小儿子了。

    万一小儿子不但不帮,再让他二妗子跑来把大仓骂一顿。

    让姥姥于心何安!

    而且姥姥和姥爷也看明白二儿子和二儿媳是何种货色。

    按说春平从小跟他姐最亲,他都在大姐遭难的时候选择了逃避。

    何况是大姐的孩子,他就更不会管了。

    可是,没想到大仓居然提出来让姥姥去找一下二舅。

    按说,这么多年两家几乎不上门,大仓应该了解他二舅和二妗子是什么样的人啊!

    你就是去求他,大概率他也不会帮你。

    可是姥姥转念一想,看来大仓这回是真到了难处了。

    要不然他不会明知道二舅基本不可能帮他,但还要催着姥姥去找二舅。

    大概就是希望二舅看在姥姥的面子上,能帮外甥一把吧?

    姥姥看到外甥那期待的眼神,终于还是去了二儿子家。

    到了那里,叙说大仓现在是真的到了难处,希望春平这个当舅的出手帮帮外甥。

    并说大仓的几个叔伯舅都出钱留下了大仓不少货物。

    要是当亲舅的一分钱不但东西不买,让外人知道也笑话啊。

    老太太说得老泪纵横,几乎要给二儿子和二儿媳跪下了。

    她知道这点事对于二儿子的经济条件来说,一点都不难为他。

    魏春平这几年开石子场,生意兴隆财源茂盛,早已经成了村里的首富。

    村里的第二富是那个烧石灰窑的。

    魏春平只要拔根毫毛,就能帮到外甥。

    而且这也不是外甥来跟舅舅要钱,也不是借钱,他车上拉的可都是日常用品,居家过日子的必需品,都能用得着的。

    即使多买,也放不坏,存下一些慢慢用啊。

    甚至用不了卖掉也行啊。

    姥姥以为,举手之劳的事,而且老母亲都声泪俱下地求他了,他怎么也得那点钱留下一些货物吧?

    没想到二儿子还没表态的,二儿媳王翠花又恼了。

    甚至比上一次大姐来借钱还要恼怒。公子尚德的那年1981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