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年1981_341 头三脚难踢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341 头三脚难踢 (第2/2页)

儿八千的,对于开一个门市来说,根本就是杯水车薪。

    大仓还借给了二叔几万块钱。

    也没有借给他很多。

    因为他不想什么都给二叔包办,让二叔和建东感觉做生意真是太简单了。

    所以借给二叔钱,帮着二叔开业以后,他就很少去二叔的门市。

    到底能不能做好,这需要爷俩自己去摸索。

    就像小鸡出壳一样,只有自己啄破蛋壳的小鸡才更强壮。

    可是大仓没想到爷俩遇到困难,一个饥不择食,开始修车子,另一个面对困难,产生了逃避的心理。

    这些都是错误的。

    但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    虽然现在修轮胎的很少,但是县城这些车辆,在他们爷俩来开门市之前,轮胎终究还是有地方修的。

    对于新开的门市,太多的司机不知道,即使有司机发现这里有修轮胎的,但是目前他们还没有修轮胎的需要。

    也就不用上门。

    干什么生意都是这样,头三脚难踢,刚开始干,需要顾客对你有一个认识的过程。

    只是二叔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,算一算爷俩在这里租房,拿着各种费用,每天费用也不少。

    如果没有顾客上门,那就是每天都在赔本。

    二叔作为一个农民,什么时候经历过每天往里赔的感受啊!

    即使懂得新开的门市就是要有一个认识过程,懂得做买卖都要先赔后赚,但是神经上也受不了!

    大仓现在的能力,要想推二叔一把,那是举手之劳。

    他的车队里面,自己就配备了修理车间,什么都能修,当然包括轮胎。

    现在二叔的轮胎门市还没有被人认识,这是其一。

    其二呢,二叔和建东还没开始给汽车补过轮胎,一开始干,肯定很生疏。

    大仓就让自己车队上的车辆,去二叔门市上修轮胎。

    这样就能让过往的车辆看到这地方新开了一家轮胎店,并且看起来很忙碌的样子。

    其次就是让二叔和建东拿自己的车辆做个演练。

    即使他们爷俩一开始干得不怎么样,速度和质量都很一般,因为都是自己人,也不会为难他们。

    干的时候也不会因为焦虑和压力而手忙脚乱。

    大仓猜得没错。

    其实这个当皮匠,跟修轮胎还是有很多区别的。

    从表面上看,轮胎是橡胶制品,而二叔和建东对橡胶这一块儿干得很精通。

    可是修轮胎,除了修补橡胶,还要拆卸轮胎。

    而且二叔的业务一开始弄得还挺广泛,还有电焊机,可以给车辆点点焊焊什么的。

    这些业务,他们爷俩只是简单跟人学习了一下,干着并不熟炼。

    给大仓手下的车辆干活的时候,也是好几次都出了纰漏。

    好在这是自己人,发现了纰漏之后,跟爷俩说一声,下次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就行了。

    这要换了是给新的顾客干活出了纰漏,不但别想要钱,还会影响声誉。

    就这样在大仓的轻轻一推之下,外人逐渐发现了这个新开的轮胎门市。

    上门修过轮胎之后,发现业务还挺熟练的。

    于是渐渐的,附近的一些车辆图了方便,就都来他们这里修轮胎。

    有个人的车,也有单位车。

    比方说附近的盐业公司有好多往下边送盐的车,还有公路局机务队里面车辆很多,等等单位吧。

    都在爷俩的门市挂了一个账户,不管哪个单位的车,轮胎坏了就来修,修好了直接走人,爷俩给人记账。

    过一段时间,可以拿着账本子去单位上结算一次。

    有一次二叔算账的时候弄错了,把其他单位的修车记录给抄到机务队的账上了,这就导致机务队的账上多了好几百块钱的修理费。

    二叔也不知道啊,汇总了一下,就拿着去了。公子尚德的那年1981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