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46章 世子安?太子安? (第2/4页)
很幸运的事情了,你们不能以长孙自居,做事要小心谨慎,低调谦逊....” “我死之后,你们可以将长当作自己的阿父来对待...我会将你们托付给他....” 刘肥这般交代后事,儿子们顿时嚎啕大哭,纷纷聚在刘肥的身边,不愿离去。 刘襄走出王宫的时候,刘章急忙跟上了他。 “兄长...我们得想个办法。” “办法,你有什么办法?!” “那个使臣来齐国,催促着阿父赶路,他就是来杀阿父的,这是谁的命令?你我心里都知道,我阿父何罪?就因为他是长子吗?!” 刘襄眼里燃烧着怒火,“我绝对不会饶了他们的,总有一天,我会让这些人付出代价!!!” 身为长子的刘襄并不类父,他生性暴躁好怒,而能力却欠缺了些,藏不住事,刘章摇着头,说道:“兄长,这样的话说再多也不会起到半点的帮助...现在能救下阿父的,就只有唐国的那位仲父了...” “可唐王是被太后抚养长大的!他岂会因阿父而跟庙堂翻脸呢?” “兄长,我准备现在就去济北郡,联系仲父,将这里的事情告诉他。” 刘章说着,刘襄却还是迟疑,“这么做...会不会惹出大麻烦呢?” “大哥,大丈夫做事,怎么能迟疑呢?!” “那...好,你去吧。” 对比刘襄的迟疑,刘章就要果断很多,他即刻出发,前往唐国的济北郡。自从庙堂开始想办法来压制地方诸侯国之后,刘章便越是感觉到,阿父的长远目光,当初将济北郡分给唐国,这决定实在是太正确了。 这些年里,齐国一直都是享受着唐国所带来的成果,无论是那些从未见过的作物水果,或者是牲畜农具,还有那些新奇的发明,这都让齐国受益无穷,而最关键的是,济北郡加强了唐国与齐国的联系。 在这个时代,赶路是一件要命的事情,尤其是对老弱而言。当初刘邦想要送刘长去封国,刘盈险些闹出人命,就是因为赶路的危险,尤其是这种季节,如今深秋已过,正要迎来寒冬,在这种季节,让一个老人带着疾病从齐国到长安...这完全就是在杀人。 这杀的还名正言顺,甚至不沾血,这都多亏了那位叫赵尧的贤臣。 而若是抗拒,那连出兵的名义都有了,何况,经过先前的大换血,如今的大臣都是尊庙堂而非尊齐王的。 刘章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前往济北,当他来到郡守府的时候,董赤才知道了他的身份。 对于这位郡守,刘章并没有掩饰身份的想法,唐国跟齐国不同,仲父也不是那年迈的阿父。 刘章直接跪拜在了这位郡守的面前,他悲痛的说道:“我这有书信,必须要尽快交给仲父!” “内容非常的重要,也不能让外人知道,请您尽快送到我仲父那里去,若是晚了,就要出大事了!” 看到刘章说的这么急切,董赤也不敢迟疑,即刻叫来了斥候,让他赶快将这封书信转交给大王。 刘章又说道:“这件事关系到诸王,请您不要对外说。” 董赤是一位健壮的猛将,曾因为作战勇猛得到过高皇帝的夸赞,可这位处理政务也是一把好手,看似莽撞,实则心巧,他认真的说道:“有人让我送信,我不知这人是谁。” 刘章大喜,急忙再拜,这才急匆匆的离开了济北郡。 董赤皱着眉头,若是可以,他是真的不想牵扯到诸侯的事情里,可这书信到了他这里,那就没有他迟疑的份,只希望这件事不会牵扯太大,不会引火上身吧。 ..... 张苍背着手,快步走到了王宫之前。 这般年龄的他,却完全不需要扶,也不需要拐杖,走起路来虎虎生风,比很多的年轻人还要快。 士卒见到他,都是纷纷行礼,不敢阻拦。 当张苍走进了殿内的时候,他看到了坐在上位的刘长。 刘长板着脸,看起来格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