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207章 好厉害 (第1/2页)
“哦?” 袁绍眉头微微皱起,眼神之间有些冷意。 许攸晒然一笑,插话道:“田别驾,前几日你等计议取大公子之兵,以解冀州之困。 大公子不但立时派兵前来,更是亲率六千精锐,从海路杀入公孙瓒腹地! 当此之时,北有刘虞,南有公孙瓒,西有张燕,稍有不慎,便是全军覆没…… 我等正当勉力协助,岂可再空耗时日,置大公子于死地也?” 田丰起身正色道:“大公子兵入幽州,正是为了牵制公孙瓒之兵。 而此刻战果未出,奸细未行,我等贸然决战,岂不是空耗公子以赴死之心博来的战机!” 这个时候,沮授也出列道:“明公,田别驾所言甚是!正所谓,未虑胜先虑败,若是我军战败,则大公子危矣! 此时应于渤海中散播谣言,致使公孙瓒军心浮动,我军便可趁机攻之。 只有大胜公孙瓒军,方能保住大公子之孤军啊。” 闻言,袁绍缓缓的转过身子,不再言语。 众将相互看了一眼,纷纷离去。 ...... 第二日辰时,遒国,义安乡大营。 斥候来报,又有大队乌丸骑兵抵达。 根据判断,乌丸骑兵的数量,已经超过一万。 不过,袁谭、王门、郭祖等人根本没有在意。 义安乡大营的防备做的非常好。 大营外有壕沟、鹿角、拒马......还有缴获的一千多张强弩。 现在,他们担心的就是对方不来攻击。 还有撤退时,对方骚扰的问题。 此刻在大帐中,荀攸手拿一张绘图,指着沙盘,侃侃而谈。 “造兵车两百,侧翼及上方多加盾牌防护,以掩护船队。 每车用兵六人推动,于船队一侧形成半月状。 弩兵及长矛兵隐于战车之内。 车身留有洞口,以便长矛刺杀和强弩射击。 有战车防护,乌桓骑兵必然不靠靠近。 如此可安稳撤退至方城县正南。 此处巨马水、易水、泒水三条大河并行,相距不过数里。 我等可以此处以战车防护为营,然后开凿河道,连通三水。 三水既通,我等可来去自如。 接着大军可沿泒水南下河间国乐城县。 此处距离驻扎在河间国弓高县的袁公大军已不足两百里。 正好可调回太史慈部,一南一北,钳击位于南皮之地的公孙瓒。” 解说之时,一向内敛的荀攸,少有的自信满满。 袁谭的目光却是落在荀攸的手绘图上面,下意识的说道:“却月阵?” 这荀攸竟是和他想到一块去了。 不过他能想出此阵法,是因为知道这个阵法。 而荀攸能想出此阵法,却是根据地形、环境、敌我双方情况而凭空创造。 ...... 却月阵作为一场经典的以步克骑之战,为后世津津乐道。 不过,这个却月之阵,对地形等条件的要求比较复杂,历史上也就出现过一次。 乌黑的眼圈里透着自信的荀攸:“......” 他查了前半夜的战例和兵书,又苦思冥想后半夜,最终设计出来的阵形和计谋。 公子却早已胸有成竹,连名字都有,说明已是成熟的战例。 唉,当计策想出来的那一刻,一向沉稳的荀攸都忍不住暗暗夸了下自己。 甚至揣测公子看似考校,实则是技穷了。 毕竟结合地形,敌我,双方各种条件,能想出这种计策,简直是天纵奇才的灵光闪现! ...... 现在看看,自己还是井底之蛙了。 公子实为天人也。 袁谭并不知道荀攸脑中所想,而是接着说道:“以却月阵掩护船队撤退,倒是个好主意。 这样,关于战车的形状和样式,公达,还是要和军中匠工交代清楚。 此战车不但能够抵挡箭矢,还要能抵挡骑兵的冲击才行。” 荀攸点点头,忙道:“公子放心!” 说着又拿出一张图纸,道:“这战车,侧面和顶部本就多用厚木,再有盾牌防护,便是强弩也可抵御。 且每辆战车有六根圆木固定于内侧,只要停下,便可斜撑住战车!” 袁谭:“......” 他看着图上,只有左侧面和上面有防护的战车,微微吃惊。 这种战车从形状上来看,就像是把一辆正常的车,从中剖开。 只有一侧轮子,所以需要六名士兵抬着内侧的六根横木扶起来,推着前行。 当战车停下时,战车倾斜,以六根横木插入地面为支撑,就形成六个类似的三角。 这个绝对能防御住马匹的冲击。 而长矛兵和强弩兵可以躲在半边战车的后方,尽情的射箭和防御。 甚至在骑兵冲到战车上时,可以把长矛瞬间推出去。 甚至为了增加长矛的速度,可以用大锤砸出去,以击杀骑兵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