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226章 斗诗上 (第1/2页)
好的诗篇虽然不断出现。 但二楼居北侧的最大雅间中,蔡琰明眸中的神采却越来越少。 只是机械般对送上来的众人诗歌进行品评。 在诗歌上的造诣,蔡琰绝对在汉末大多数人之上。 寥寥数语的点评,便引得糜贞等人惊叹和赞赏。 “姊姊若是男儿身,斗诗夺魁哪里轮的到这些臭皮囊!” 话虽然这样说,但糜贞等人看向楼下那些挥洒文采的青年们,神情中透出的心动却是遮掩不住。 长相俊美的年轻男子,聚在一起,做如此文雅的斗诗,又岂能不撩拨起少女的心弦。 便是有些随行来观看热闹的小娘婢女,也眼角含春。 ...... “徐老二,汝怎么还不写?” 人群中,祢衡忽然长身而起,眼神睥睨的看向徐干。 徐干闻声道:“祢衡,汝怎么还不写?” 祢衡不屑的嘲笑道:“我若先写,怕汝连提笔的勇气都没有了! 如此一来,连第二名也争不到了!” “你!” 徐干忍不住向前,还要争辩,旁边有人忽劝道:“伟长,莫要中了正平之计,坏了作诗的雅兴。” “呃!差点上了竖子奸计!!” 徐干这才反应过来,回身行了一礼道:“多谢兄台提醒,咦,元瑜兄怎也来了,莫不是?” 阮瑀的脸色有些窘迫,道:“唉,家师之命,惟恐奸人乘乱罢了,伟长愿来,瑀便放心了。” “哼!” 不远处的祢衡眉梢一挑,还在放炮:“你们两个正好可以争争第二。” 不过这次,徐干却是没有受到影响。 他既已得阮瑀提点,识破了祢衡的小计谋,此刻自然心如止水。 当即深吸一口气,气定神闲的上前提笔。 今日斗诗,蔡琰并无出题。 但是斗诗的目的大家都知道,所以诗的题材其实很局限。 徐干略一思索,下笔如神龙点睛,字迹更工整简洁。 “高殿郁崇崇,广厦凄泠泠。 微风起闺闼,落日照阶庭。 ......” 四句话一出,围观之人便不住的颔首。 “高殿郁崇崇,广厦凄泠泠。 微风起闺闼,落日照阶庭。” “妙哉!” “好!” 称赞之声虽然此起彼伏,但却有些干瘪。 ...... 二楼角落的一个雅间中,坐着三个老者。 三人听到了外面的声音。 其中一个老者抚了抚胡须,忍不住道:“好,房舍高郁,环境凄清,微风吹拂,落日残照。 这一段看似写景,实则写情。 妙哉,妙哉,此子诗文刚出,便有魁相,不知是何人啊?” 此人竟是蔡邕,其虽然火冒三丈,但最后却与孔融、申屠蟠等人悄悄来到了糜东楼。 身侧孔融介绍道:“徐干,字伟长,北海国下密县人,是当地的士族。 其自小发愤忘食,下帷专思,以夜继日。 十五岁前就已能诵文数十万言。 二十岁前便能五经悉载于口,博览传记,言则成章,操翰成文。 前些时日刚被我举荐,在青州太学供职,蔡君忙碌,却是忘记了!” 申屠蟠亦是微微颔首:“青州之地,圣人故里,饱学之士,何其多也!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伟长年纪轻轻,气质恬雅,相貌端正,家世干净,实是良配啊!” 闻言,蔡邕并未作声。 ...... “踟躇云屋下,啸歌倚华楹。 君行殊不返,我饰为谁容。” 徐干写诗的同时,大厅之中,也有不少人在讨论。 很快,徐干的名声就已经传开。 口口相传,不断夸大,待传到祢衡耳中时,已是徐干一目十行,过目不忘,脑中记载十万卷书了。 “哼哼,诗文一道,贵在天资,博闻强记,做个文抄博士吧。” 祢衡嘴角一撇,不屑道。 闻声,不少人的目光自然又传到祢衡这里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