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61章 朱棣的忧虑 (第2/2页)
年初一,奉天殿广场。 朱棣照例发红包,这次没有画大饼,甚至连年终总结都省了,只是单纯的例行公事。 他的身体每况愈下,多年的政务、征伐,消耗了他太多的精气神,苍老的速度几乎肉眼可见。 李青知道,朱棣扛不了多久了。 事实也正如李青所料,二月初,朱棣病情加重,连上早朝都倍显吃力。 但他依然坚持,如他所说,以前如何,现在也如何。 李青想让他休息,以便更好的治疗,不过朱棣拒绝了。 用他的话说:一旦躺下,就再也起不来了。 李青拗不过他,只得依着他,尽可能地给他医治。 朱棣生过好几次重病,多年厮杀严重透支了他的身体,如今扎堆来‘要债’,李青也没有办法。 只好一边针灸,一边暗中以真气温养。 但真气终究不是万能的,只能延缓病情恶化。 二月中旬,朱棣病情再度恶化,连上朝也做不到了。 这个不可一世的永乐大帝,终是没有逃过时间的侵蚀,被束缚在了床榻上。 小胖每日都要来看好几次,朱瞻基更是衣不解带,日夜侍候在一侧。 朱棣感受着生命的快速流逝,知道自己时日无多,轻叹道:“瞻基啊。” “孙儿在。” “去,传朕的旨意,让汉王、赵王进京。” 这一刻,朱棣从皇帝的角色变成了父亲,他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再见见平常见不到的俩儿子。 朱瞻基心中有些不情愿,却也不想爷爷有遗憾:“孙儿遵旨。” 朱棣望着头顶的床幔,出神良久,轻声道:“李青,扶朕起来。” 李青扶着他坐起,帮他垫高些枕头。 同时,按向他的手腕,眉头紧蹙。 “无妨。”朱棣收回手,抬起挥了挥,周围侍候着的小黄门无声一礼,远远地退到殿门口。 既避免听到不该听的话,又能保证随叫随到。 朱棣说:“汉王就藩乐安,距离京城不到千里,驿马八百里加急只需一日,乐安只是个小州县,不比济南、德州,那里没有城墙,他万不敢反,对吧?” “对。” “可事情总有万一,他心里有气啊!”朱棣叹了口气,昔日画饼一时爽,如今后悔火葬场,“是朕对不住他,李青啊…” “我在。” “如果,朕是说如果,”朱棣定定的看着李青,“如果有一天他真反了,你能不能像保建文那样保他?”zWWx.org “好。”李青保证,“真有那么一天,我会保他无恙。” 朱棣笑了:“那就好,那就好……” “皇上你歇着吧。”李青跟哄小孩儿似的,哄道:“汉王、赵王,三两日赶不过来,养足了精神到时才有力气聊天不是?” “嗯,好。” 李青扶着他躺下,重新放好枕头,让他睡得舒服些。 没多大一会儿,朱棣便昏昏睡去,李青给他渡了股真气,又静坐一会儿,叫来小黄门侍候,起身出了乾清宫。 …… …… 七日后,朱高煦带着儿子朱瞻圻,先一步赶来。 “儿臣朱高煦(孙儿朱瞻圻)参见吾皇万岁。”父子行礼。 “高煦来啦,”朱棣强撑着坐起身,脸上带着温和的笑,“都是一家人,搞这些虚礼作甚,来,瞻圻过来。” “是,皇……皇爷爷。”朱瞻圻上前。 “都这么大了。”朱棣满脸慈爱,“成亲了吧?” “嗯。”朱瞻圻有些局促,恭敬地点点头。 朱棣絮叨了会儿,见孙子拘束紧,便让他退下休息,“高煦,你过来。” “父皇。”朱高煦走上前,瓮声道,“你身体还好吧?” “嗯,还行。”朱棣拉着他的手,示意他坐在床边,“咱爷俩可有些年头没见了啊!” 朱高煦沉默片刻,轻轻点头。 “怎么,还怪父皇呢?” “不敢。” “唉……”朱棣苦涩,“别闹脾气了好吗?爹没几天好活了,当年的事儿是爹不对,你要怨就怨我,可别憋在心里委屈,爹希望你好好的,希望你们都好好的……” 朱高煦看着苍老的父亲,看到他浑浊的眼睛满是泪花,不由心中一痛。 突然就不恨他了。 哑声道:“好,儿臣答应您。” “哎,好孩子。”朱棣欣慰地笑了。 这时,小黄门迈着小碎步上前,轻声细语道:“皇上,赵王求见。” “高燧也到了。”朱棣笑道,“宣。” “奴婢遵旨。” “慢着,”朱棣又道,“去把太子、太孙也叫来。” ———— ps:要去加个夜班,又鸽了一章,负罪感满满o(╥﹏╥)o青红的我在大明长生久视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