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5章 (第2/2页)
再拨临安一半的土地改种桑苗。 甚至想将这策略定位国策。 这种内阁议事,顾长凌是没资格参加的,所以现在还不知道。 顾长凌看完具体的计划,以及如何解决临安人民粮食的问题后,赞道:“上利于朝,下利于民,看起来是个良策。” 陆行川啧了一声,“先生,本宫约你出来,可不是听你来夸那厮的。” 第13章 深夜偶遇 顾长凌莞尔,“再好的良策,都要落地执行下去,才算为良策,若是没有执行成功,都只能算是纸上谈兵,下官建议殿下暂时静观其变,面上也可顺着大臣们一起支持这个策略。” 陆行川皱眉,“可是,万一这计策执行成功了,太子就是大功一件,这东宫之位就相当于坐死了,谁都别想动。” 顾长凌为自己斟了一杯茶,问:“这国策如果颁布下去,要经过哪些程序?” 陆行川道:“要经过内阁,总督,临安布政史按察史,钱塘知府,县长,再到百姓。” 顾长凌分析,“这么一个有利润可图的良策,经过层层下达,会有人不贪吗?” 假设一下,“太子真有能力层层严格把控,不让人贪,那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阶层,是他控制不了的。” 陆行川立马拿起茶壶,再给先生添了一杯茶,“哪儿个阶层?” 顾长凌:“百姓。” 百姓才是那个最终执行的人。 “连年亏空,赋税加重,百姓已经积了不少怨言,对朝廷信任力大打折扣。” 此时忽然发布一个国策,说是对你们有利,又能充实国库,这么好的政策,真的就落到他们头上了吗,那为什么不包给那些地主呢? “百姓定会起疑,起疑就会拖慢实行的步伐……” “还有,这其中不想太子做成这件事的人,不止是殿下一人,殿下不放心的话,可是适当透露出一点,想来多的是王爷愿意去临安为百姓做“思想功课”。” 陆行川乐了,“先生好计谋。” 顾长凌淡笑,不是好计谋,只是因为他在乡下待的那些年日,知道朝廷寒了百姓的心。 这世道,注定是要易主的。 所以机缘巧合,他结识了九殿下。 有了顾长凌的分析,陆行川心底忧虑减半,但还有一桩事,让他梗着。 “先生可知道卫国公府将要和太子联姻了?” 顾长凌道:“能猜到些。” 因着太子殿下的这个计划,最近皇上格外待见他,所以联姻这事,皇上已经算默认了。 一来表示皇上的看重,二来,此次改稻为桑卫国公作为临安总督,将会出不少力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