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第143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43节 (第2/3页)

皆是不明之人,让他们君臣失和,这样就能不战而胜。”

    这为秦国打开了新的思路,打不过的时候就制造谣言,进献谗言,让敌国换将,削弱敌国就是增强秦国。

    秦国的奸细和使臣开始在六国之中奔忙,金钱开道,不再武力逼迫,而是从内部瓦解,与此同时,既然暂时不能东出,秦国决定将高原之上最后的戎狄剿灭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昭城之中,洛弘坐在树下与人对弈,他看到春去秋来,想到这些年来,列国之间的无数暗流,洛国暗面所探查到的那些消息,似乎每时每刻列国之中都在发生同样的事情。

    于是轻声叹道:“这世上的芸芸众生,都是王侯将相棋盘上的棋子,那些能够留名青史的,则是比较大一些的棋子,即便贵为诸侯国君,同样不能摆脱为人左右。

    这天下不慕名利之人虽然许多,但是像您这样真正的大逍遥之人,却是少之又少。”

    对他对弈之人名为庄周,是道家的学者,不愿意做官又不想受到打扰,于是来到洛国之中,同时也是希望能够向洛国借出那些道家先贤的典籍,互相印证,然后形成自己的见解。

    若不是思想内核完全不同,洛弘简直就要认为这是孟子所著,同样是通过大片的寓言故事来说理,不过孟子的文风虽然激烈,但是其中却蕴含着厚重。

    而庄周的文风却是带着大气的飘渺,有种肆意汪洋,无穷的想象挥洒不尽的意味,让洛弘每每读来都如痴如醉。

    孟子和庄周的文章,即便是不认可其中的道理,但是文学价值依旧足够高。

    孟子周游列国,以仁义之道说人,虽然魏王不用,但是追随在他身后的人却越来越多,孟子说天下之言,非杨即墨,但他心中所怀着的野望却是让儒家成为天下之言。

    在魏国碰壁之后,孟子便心知,齐魏皆不用,那这天下便无用武之地了,于是果断的改变了自己的思路,开始讲学培养弟子,要为仁义之道流传后世做准备。

    时光如白驹过隙,天下之间,潮流涌动。

    第149章 夺鼎,洛氏准备拼命

    万物盛衰,花草枯荣,这就是轮回,昭城却仿佛不坠之城一般,永远的人声鼎沸。

    “吱呀。”

    布满了斑驳锈迹,颇显陈旧的大门被推开,洛太子载迈步走出。

    金色的太阳照在他的身上,他自然是英气的,而且身形魁梧,眉目之间还带着一丝凶悍之气。

    在圣痕的印照下,宛如噬人的猛虎一般,这在洛国公室之中极其的不常见。

    他是洛弘的嫡长子,洛国公室之中极其少见的在兵事方面有天赋的子弟。

    【洛载:(三十世孙)

    能力属性:

    权斗:79;治国:72;御人:82;统率:88;武力:93;军略:82;狡言:78;学术:73;魅力:92。】

    洛载认为自己是应运而生,因为邦周九百多年了,马上就要逼近千年大关。

    洛国公室子弟隐隐有一丝预感,将邦周的天命延续到千年,对先祖素王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嗒嗒嗒!”

    一阵清脆而急促的马蹄声传来,洛载抬头一看,来人他很熟悉,正是他的庶弟,名为桥城。

    现在是敢战士的佐将之一,从小陪着洛载一起习武,是洛载最信任的人之一。

    桥城见到洛载,当即拉住缰绳下马,将手中信件递给洛载,急声道:“兄长。

    这是王室送来的给父亲的信件。

    王室传来消息,秦王荡率领大军攻破韩国重镇,现在到了洛邑。

    秦王荡说要看禹王九鼎,还扬言说雍州之鼎应当迁到秦国,王室衰微不能挡,只能派人来昭城求救。

    兄长,这可如何是好,禹王九鼎象征我洛国天命啊!”

    洛国公族虽然一向对周王室带有厌烦的情绪,但是对于九鼎却非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