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38节 (第2/3页)
他甚至能够在楚人的都城之中踩着楚人的王加冕,这天下难道有人能够抵挡住这样的诱惑吗? 良虽然和汉王相交不深,但他表面上是个混混,实际上却是世间少见的真正的英雄豪杰。 这样的豪杰从来不会未战先怯,他一定会和项王一战,这是他的骄傲,您要无功而返了。” “唉!” 洛亦微微叹了口气,他知道张良说的对,刘邦不是那种未战先怯的人,若是实力不如人,刘邦当然会听劝,之后再杀回来,但是现在占据优势的是刘邦! 六十万的大军! 当年王翦灭楚就是带了这么多的军队,而且王翦的那六十万大部分都是农夫,从质量上远远不如现在项郢城内外的军队。 这些军队可都是跟着诸侯们经历过多年战争的,其中很多都是精锐老兵,一旦披上甲就是强军。· 洛亦还是决定去试试,这个世上很多事情都不能想当然,纵然是最有才情智慧的人也不可能事事都探究到人的内心深处。 万一刘邦经历了什么,恰好心中比较软弱,或者有什么急着要离开的事情呢? 回到刘邦身边之后,洛亦就开门见山的说道:“大王,从进入项郢城以来,汉军在您的慷慨和约束之下可以维持平稳,但是诸侯军却乱象横生,甚至就连驻扎在城外的军队都有些混乱。 臣实在是忧虑啊。 诸侯军这样的军队若是突然遇到项羽来攻击,难道除了失败还会有其他的结局吗? 战场之上最可怕的就是溃兵,若是诸侯的军队都溃败了,难道汉军还能够独善其身吗? 大王,臣听说挑选盟友就像是挑选臂膀,若是盟友有力,您就会愈发的有力,若是盟友绵软不堪,您就没有力量,现在您的盟友不仅仅没有力量,甚至还反过来会对您造成损坏。 臣以为,应当立刻离开这里,先等这些盟友神智清醒一些再说。” 刘邦闻言一直笑着,但是等到洛亦说完,却径直说道:“子玉,你说的或许有道理。 但现在项郢城内外有六十万的军队,若是率领着这么多的军队,季都不敢和项羽一战,那还不如守着关中的要塞,再也不要东出了。 这世上的事情,就像是划着船逆着河流而走,不是前进就是后退,现在季就是这样,这可能是季此生距离天下共主最近的一次,而且这是季拥有的力量最大的一次。 整整六十万大军啊! 若是现在退却,之后去哪里找到这么多的军队,没有这么多的军队,怎么能击败项羽呢? 而且战争是这个世上最不确定的事情,季不一定会输,项王在邯郸之战能胜,是因为有洛公辅佐他,而且还有诸侯襄助他,现在只剩下他自己了。 六十万对三五万,难道季会输吗?” 第255章 洛新见洛陵 洛亦走出账外,微微叹了口气,争夺天下的过程,最关键的就是一次次的选择,总是能够选对的那个人就能够得到天下。 很多选择是没有高低上下的,只有等结果出来才知道对不对,就像现在的刘邦一样,撤退的确是很稳妥,至少保住汉军一点问题都没有。 但刘邦选择了和项羽大战,若是胜了,他自然就是天命之子,史书上会记载他关键时刻顶住压力,放命一搏,最终得到了天下。 无数人会从结果反推刘邦的种种英明布置,证明这场战争胜利的必然性。 项羽就会成为一个自不量力的反面人物,若是刘邦再嘲讽几句志大才疏,色厉内荏,就能把项羽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。 但只有洛亦这些当事人才明白,战争从来不是纸面上的数据罗列,意外实在是太多了。 若是刘邦占据优势还败了,他自己就会成为历史上骄傲自大,稍有胜利就沾沾自喜的典型。 “大王啊,希望你的选择是对的。” 洛亦心中暗自想着,然后再次到了韩信营中,洛采见到洛亦脸色,便说道:“兄长。 看来汉王是没有同意您的建议了,倒也正常,汉王本就是个有志气的人。 这一路又过于顺遂,滋生了骄纵之气,他一定是想要一鼓作气问鼎天子的宝座了。 但采从未听说过有人骄纵之气横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