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05节 (第2/3页)
群中年人之中显得很是突兀,所有人都望着他,等待着他说话。 回想着父亲曾经说过的话,洛景缓缓开口道:“先前双方的争论,吾都听到了。 之前有博士说:上好货则下必死利也! 这有没有道理呢? 有! 但人有善恶,王亦不同。 若是遇到昏暴之君,纵然是允许私人铸造铜钱,但横征暴敛的手段何其之多,难道还能够一一禁止吗? 猎人不会因为山上有猛兽就放弃前往山中打猎。 渔夫不会因为海上危险就放弃出船。 这天下没有因为担心噎食就饿肚子的道理。 当今陛下,乃是圣明之君,收回铸币或许会有奸邪之人,使铜钱的质量有些许的下降,但只要朝廷严加监管,对那些故意熔铸小钱的不法豪强严惩,是完全可以控制住的。 但若是继续放任私人铸币,吾请诸位大臣都好好想想昔年的吴王之乱,他为何敢于悍然对抗朝廷,就是因为他通过私人铸钱聚敛了大量的财富,甚至到了不需要收取赋税就富裕到诸王第一,有了财富就蓄养甲兵,于是就不将朝廷放在眼中。 战争对天下的伤害有多大,我想诸君都是非常清楚的。 政令不能如一,天下不能尽归皇命,野心家就一定会想着造反或者谋夺利益。 昔年允许私人铸币是吾的父亲所推行,但诸君,这世上唯有变才是永远不变的,昔年素王所建立的五等爵分封,到了现在难道还存在吗? 父亲临终之前就同吾和陛下说过,允许私人铸币是权宜之计,是因为刚刚经历秦末乱世,百姓再也经不起任何的伤害,才实行的政策。 对这项的政策的益处和弊端,父亲都非常的清楚。 收回铸造钱币的权力,可能造成小钱横行,但是不收回,地方就一定会做大,朝廷就会失去制衡地方的利剑,那就要用兵,引起更大的混乱。 现在吾想要问诸位一个问题,那就是天下安稳,政令如一和铜钱质量哪一个更加的重要?” 天下如一和货币市场哪一个更重要? 洛景最后向众人抛出了那卷书籍最后的问题,一个洛新也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。 这两个选择对百姓来说是没有太大区别的,他们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,是要看朝廷会不会下大力气去管理。 就像是之前洛新处理那些用小钱强买强卖的人,这才确立了良币驱逐劣币的逻辑。 洛景直接绕过了那些双方争论的道德问题,而是直接将争论真正的核心提炼了出来。 这一下众人都沉默了,他们都是朝臣,是长安朝廷的臣子,不是诸侯王国的臣子,除了少数出身大豪族的官员,大多数人在这方面自然是站在朝廷一方。 刘恒望着洛景,满脸都是笑意。 贾谊望着洛景,脸上有敬佩的表情,从这一番话之中,他仿佛见到了昔年那个永远不会迷茫的摄政大丞相。那些年朝廷的岁入连年增长,天下百姓的税率却一降再降,尤其是农税一降再降,他现在还记得大丞相说过的一番话,“若是朝廷有一天只能从农民身上课重税才能够生存,那朝廷就离死不远了,若是能够在低税率的条件之下,维持朝廷正常运转,那天下才是盛世。” 所有人都望着洛景,看着那些脸上还带着稚嫩的少年,就那样挺拔的站在大殿之上,掷地有声的问所有人,“只有这两个选择,诸君要选哪个?” 选哪个? 能选哪个? 当然是天下如一! 天下要一统这几乎是所有学派的共识,就连支持分封制的儒家,那也是因为大儒们认为封君比官吏的忠诚更持久,封君比官吏统治地方更稳定。 大儒是希望通过分封制能够维护天子的统治,而不是为了让封君反过来威胁天子,当年春秋战国之时,儒家弟子为了维护国君的地位,为了维护礼制的存在,死难者不可计数。 秦灭六国之后,有大儒向秦始皇进谏,希望能够分封功臣子弟到山东诸国,安定山东的人心,镇抚六国的豪强,当时还被斥责是腐儒之言,但秦朝灭亡之后,以现在的眼光看来,难道不是忠正之言吗? 那些支持收回铸币权的臣子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